天文学导论-作业4¶
约 739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2 分钟
太阳历,太阴历,阴阳历是老师上课提到的三种历法,它们根据不同的天文周期来计算时间:
太阳历:¶
- 太阳历的典型代表是公历,也就是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格里高利历,其前身是儒略历。这种历法以回归年(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)为基础,将一年分为12个月,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,但一年大约有365天。回归年平均年长为365.2422日,而格里高利历平均年长为365.2425日,两者3300年相差一天。每四年会有一个闰年,增加一天(2月29日)以弥补每年多出的约0.2425天。
- 太阳历的优点是与四季吻合,缺点是月只是一个过渡单位,与月相无关。
太阴历:¶
- 太阴历是朔望月(即月亮从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所经历的时间,大约是29.5天)为基础的历法。12个太阴月为354天。为了保证年初与月初都是新月,需要进行置润,即30年加11个闰年。可得太阴历年长为\(354+\frac{11}{30}=354.37\)日。
- 太阴历目前只有少数伊斯兰国家和地区在使用,典型代表是伊斯兰历(希吉拉历),这种历法完全基于月亮的周期,一年有12个月,每个月的天数根据朔望月的周期来定,因此每个月的天数在29天或30天之间交替,一年大约有354或355天。
- 太阴历的优点是与月相吻合。缺点是与回归年相比一年差了11天,每约17年就会出现月序和季节倒置的现象。
阴阳历:¶
- 阴阳历结合了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特点,它既考虑了太阳年的周期,也考虑了月亮绕地球的周期。
- 阴阳历的典型代表是农历(阴历),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农历。这种历法在月份的安排上以月亮的周期为准,每个月的天数根据朔望月来定,但为了弥补与太阳年的差距,会通过设置闰月来调整。通常每2到3年会有一个闰月,使得一年有13个月,从而保持与太阳年的同步。
- 二十四节气则是阴阳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反映了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上的不同位置,即回归年周期,因此属于阴阳历中的阳历部分。这些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、安排日常生活以及中医养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已知天体的视星等\(m\)和距离\(d\),可得绝对星等\(M=m+5\lg\frac{d_0}{d}=5+5\lg\frac{10}{100}=0\)
当其距离我们\(1000pc\)时,有\(M=0=m+5\lg\frac{10}{1000}\),得\(m=10\)